10/17 衝突論

一、 衝突的發生:立場不同
二、 衝突來源:利益、權力/利
三、 衝突論:權力、利益有限,所以要分配。
四、 舉例

〈批師專制 22國二生齊呼:換班導!〉
● 對立兩方:老師、學生
● 衝突點:學生受不了老師的專制、班級經營、或者在課程上有不理想的收穫
● 影響:校方(老師)與家長(學生)的衝突

〈基本薪資調漲 外勞反而領更少〉(2007/10/15)


一、 年代:

1960年代於美國興起

二、 背景:

和諧論(1950年代)過於理想美好,但利益通常傾向聲音大的,權力通常在優勢者手上。

三、 主要特徵

>

(一)對立與衝突

>

(二)變遷

>

(三)強制性:優勢者採取強制手段迫使其他團體與他合作,以維持社會的穩定與秩序。

四、 代表人物

>

(一)馬克思K.Marx:以經濟為出發點

  1. 經濟決定論--經濟結構決定社會階級
  2. 資本家與無產階級互相對立,藉由階級鬥爭促進社會變遷。
  3. 以人道關懷的立場探討剝削疏離等異化問題。

(二) 包爾斯S. Bowles、金帝斯H. Gintis

◎考試重點!

  1. 美國公共教育的目標是為資本家服務。
  2. 提出符應說(複製論)社會再製。 . ● 符應說:學校裡的生產關係。學校教育學生,使他成為聽話的附屬者。
  3. 指資本家透過各種方式維持其優勢地位,教育即為再製過程中最主要的工具,使不均現象合法化。

(三)布迪爾D.Bourdie

  1. 文化再製cultural reporducation
  2. 社會既得利益者 符號暴力
  3. 文化資本也具社會再製的決定因素

(四)[美] 艾波M. Apple →悲觀

  1. 抗拒論:學生表現出的反抗行為並非為他自願的行為。

(五)威里斯P.Willis →樂觀

  1. 勞工階級小孩的「反學校次文化特質」,挑戰教師權威。
  2. 勞工階級小孩對學術知識、資格文憑表現出輕蔑的態度。
  3. 但勞工階級學生最後仍然成為勞工,出現「文化創生(cultural production)」的社會再製現象。

(六)華勒W. Waller

  1. 學校是 暫時平衡 的專制組織,師生關係是對立、衝突的,為制度化的支配從屬關係

時事新聞 問題與討論

(1)從報導中,我們可以得知新聞中的師生間存在著衝突;請問哪一位學者主張以衝突的觀點來分析師生關係?並請試著以自己的話來闡述他的理論。

(2)新聞中的生教組組長最後對學生並不打算提告,請大家對這樣的結果表達自己的看法(支持/不支持)、理由。

  • 討論

問題1

此為華勒的主張

師生間有支配者與從屬者的關係存在,學生服從老師的指令在校學習,在穿著、行動…等自由選擇上也受到學校與老師的限制與干涉。 因此雙方的利益是不平等的,為了使學習順利,而有這樣支配從屬的關係,達到暫時的平衡 。

而也有同學認為衝突來源並不是利益不平等,而是權力分配的問題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報導中的學生之所以不滿甚至揮拳相向應該是從對於組長「為何」沒收轉移至對方「憑什麼」沒收,也就是為什麼對方擁有沒收的權力。而這正是華勒的觀點:由教師授予權威,學生只能遵從接受指導。

為穩定校園內的秩序,師生關係被建構為支配與從屬、上對下的階級關係,老師掌握這段關係中的主導權,規定、限制學生的行為與自由,因此兩者之間是不平等的衝突關係。

問題2

大多數同學表示支持新聞中生教組長的作法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在事件中對立的雙方是學生與師長,衝突的根本原因是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剝奪—手機使用的權利被限制—而心生不滿,兩方無法溝通而導致衝突。

我認為解決問題有很多種辦法,走上法律途徑永遠是最後手段。因為當雙方走上法律途徑,就代表學校體制崩解,校方無法解決這件事,代表學校裡支配與從屬間暫時的平衡關係被打破了。

因此對於學校的處理方式還有師長事後的反應我認為都挺妥當的,但是在事情發生之前我們該如何避免衝突呢?

華勒認為學校是專制組織,師生間具有支配從屬的關係,而我認為這樣的專制是必要的,因為終極目的是為了使學習更順利。但這絕對不是師長及支配者拿來濫用權力的藉口,老師必須要理解學生,學生得尊重老師,雙方永遠必須保持溝通管道暢通,這樣雙方才不會流於無意義的衝突與較勁。

除了一味地告訴學生”這是規定””違反了就要處罰”也得讓學生理解”為什麼立下這樣的規定”?學校的專制若是為了學習順利便不該把規則視為唯一藉口。

如果我們的目的是:讓學生專心學習,那麼排除了手機是否也會有其他的問題?

像是穿制服的規定也是不希望讓學生花太多時間在衣服的選擇上,為了學生專心在學習上,但是當這個規定變了質,學校開始鑽牛角尖規定學生一定得要穿裙子或一定得要穿褲子,這樣的規定到底是為了甚麼?

手機沉癮是文明病,一般人都不容易克制自己,我們該如何在學校實施?禁用手機也必須搭配其他措施而不能只是唯一的辦法,在這樣的情況下,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老師既然已知學生有情緒問題,那麼他的暴力行為很可能並非有意,只是情緒激動下導致的結果,而且學生在事後明顯表現出悔意、甚至主動報警自首,表示其本性不壞,因此組長的做法在以教育學生的目的的校園是很好的選擇。

│ edit:翁婉容、邱盈瑜 │ 統整:邱盈瑜 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